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La vie d'Adèle - Chapitres 1 et 2)



從去年金馬至今期待了三個月,幸好它不負期待。

看完之後仔細回想,發現電影中最重要的片段其實是兩人熱戀時互相拜訪對方父母的兩場戲。調性不同的兩張四人餐桌,預埋伏筆地指出兩人關係及兩家價值觀的不平衡:Adèle勉為其難學習吃生蠔,暗喻之後在Emma壓倒性的才華之下不知不覺喪失自我,成為較弱勢的一方;而Emma不得已地用「哲學家教」而非戀人的身份出現,Adèle對出櫃的保留態度一直到最後都是她內心最大的疙瘩。
現實雖殘酷,但卻是這部電影最美、也最令人共鳴的地方。相愛不一定能相守,無論靈與肉再怎麼契合,要維持複雜的兩人世界都是另一個挑戰。

我喜歡導演最後以Emma的畫展作為兩人故事的結束,Adèle細心沐浴、戴上耳環,穿上美麗的藍色洋裝,前往展場向頭髮早已不是藍色的Emma致意,兩人平靜微笑著互吻雙頰說聲”Ça va?”,短暫逗留後Adèle先行離去,點了根菸默默走上街道。對觀眾來說免不了有些惆悵,卻為一段美麗深刻的關係作了合理又文明的結尾。會場中仍掛著以Adèle為模特兒的作品,就像Emma最後說的”我不再愛你,但你會一輩子擁有我的溫柔”,或許十年後當兩人不期而遇,仍能成為彼此特別的摯友吧。

hahaha其實我從頭到尾最認真看的是Léa Seydoux的湛藍雙眼和笑起來時的門牙縫,她好美啊已戀愛:///)




《春日光景》(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


我就是那麼一個感性的影迷,多數時候只用直覺看片,只要一句能引起共鳴的台詞、或一個富有深意的鏡頭,便能馬上被取悅。(例如《白日夢冒險王》中Sean O’Connell那句”Beautiful things don’t ask for attention.”,以及Walter Mitty在冰島火山旁騎單車的美麗場景)
因此我無法確切形容為什麼我會喜歡《春日光景》這部電影,只知道女主角臉上每一條堅毅的皺紋都令我動容。
在丈夫去世多年、唯一的兒子離經叛道之時,她仍堅持以嚴謹的態度打理自己擁有的生活。我喜歡看螢幕上她戴著老花眼鏡拼拼圖,手法俐落地削蘋果做果醬,每天早上起床都用兩條毛巾洗兩次臉、仔細梳理一頭銀髮。看她即便只有自己一人吃飯仍用心煮食,用「料理」、「烹飪」來當動詞都顯得太過矯情,「做飯」才是最恰當的詞語;她煮的東西不如印象中繁瑣精緻的高級法菜,也並非能那種能給人溫暖想像的鄉村家常菜,在她鍋裡的那些真的就只是一般的食物,說不出菜名、看不清食材,卻隱約能判斷它們的豐足有味--一大杓番茄燉肉、有些焦黃的長豆,佐棍子麵包,便是簡單無比的一人或雙人晚餐。
她令我想起了去年暑假在尼斯遇到的民宿女主人,她來自蘇格蘭,年輕時曾在西班牙、美國當仕酒師,後來返鄉照顧臥床的母親三年,母親去世後她為了躲避英國寒冷的天氣輾轉向南方移動,被甩、走出情傷,最後在尼斯買了間單層樓的公寓,開了只有三個房間的民宿。每天早晨她都先出門餾狗,然後在轉角那家麵包店買可頌,回家烤得香香的叫醒住客;早餐她與旅客交談,晚餐則一人坐在小餐廳中半掩著門,擺好簡單杯盤用餐、獨飲幾杯紅酒,偶爾撫摸坐在腳邊的狗。
兩個女人都讓我看見了一個人生活的可能性,就像《春日光景》的女主角最後自己選擇在瑞士美得懾人的山景中正面迎接死亡一樣,非比常態模式,可能有些孤獨,還要忍受周遭異樣的眼光,但確實可行、不可悲,而且令人肅然起敬。